Page 44 -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P. 44
开 灾害预测预警与防控理论
挖 6、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首席缪协兴(2013~2017):(1)西部富煤区域地层
(16 结构特征与水沙运移机制;(2)高强度开采下岩体破坏过程及其灾变发生机制;(3)煤矿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损伤
项) 的预测与控制理论;(4)侏罗~白垩系富煤区域地层结构与水沙动力学特征;(5)典型矿区高强度开采下围岩的采
动岩体力学行为;(6)煤矿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损伤的形成机制与预测;(7)防治重大地质灾害和环境损伤的采煤
理论与方法
7、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首席杨华勇(2013~2017):(1)硬岩环境下高效破岩机制与掘进载荷传递规律;
(2)硬岩刀盘系统动力学行为与设计理论;(3)推进系统的高刚度设计及振动能量耗吸机制;(4)掘进电液系统动
力高效传递;(5)硬岩掘进过程状态感知原理;(6)TBM自动纠偏与智能化控制;(7)揭示不同破岩方式下刀盘-
岩体系统能量积聚耗散规律,提出高效破岩新原理,建立复杂地质条件下硬岩刀盘系统设计理论,揭示强振动环境对
掘进状态信息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建立随机跳变强载荷作用下掘进系统满意优化控制理论
8、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 TBM 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安全控制。首席刘泉声(2014~2018):(1)深部复合地层地质条件
特征及岩体跨尺度力学效应;(2)TBM 掘进扰动下深部复合地层围岩力学行为响应规律;(3)深部复合地层 TBM 破
岩机制及可掘性评价方法;(4)深部复合地层挤压大变形与 TBM 卡机致灾机制;(5)深部复合地层 TBM 施工安全与
围岩稳定控制理论;(6)深部复合地层 TBM 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系统;(7)TBM–深部复合地层围岩相互
作用与致灾机制
9、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首席张东升(2015~2019):(1)西北煤田生态-水-地质结构特征
与环境工程地质模式;(2)采动覆岩多场耦合与地下水系统动态响应机制;(3)水资源保护性开采理论与控制方法。
10、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的基础研究。首席袁大军(2015~2019):(1)深水长线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
应机理(2)高压多相‘土-泥-水’平衡理论及控制(3)复杂条件大直径盾构长距离安全掘进理论及控制。
11、复杂采空区大规模坍塌的灾害孕育机理研究。首席周子龙(2015~2019):
12、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首席盛谦(2015~2019):(1)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近场
地震动传播特性;(2)岩石地下工程近场地震动输入机制;(3)地震荷载作用下工程岩体动力特性与破坏机理;(4)
岩石地下工程地震动力响应大规模高效分析方法;(5)强震作用下岩石地下工程动力响应与灾变机理;(6)强震区岩
石地下工程全寿命服役期抗震性能设计理论。
13、TBM 安全高效掘进全过程信息化智能控制与支撑软件基础研究。首席李建斌(2015~2019)
该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 TBM 安全高效掘进全过程信息化智能控制和支撑软件基础研究,通过研究实现 TBM 施工过程
中岩-机状态识别、TBM 掘进参数智能决策控制,避免由于信息缺失、单凭经验操作带来的重大难题。
14、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首席谢和平(2016~2019):(1)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研究;(2)深部围岩长期稳定
性分析与控制;(3)深部地应力环境与灾害动力学;(4)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多场多相渗流理论;(5)深部采动应
力场-能量场分析、模拟与可视化;(6)深部高应力诱导与能量调控理论;(7)深部采动岩层变形监测预警与控制;(8)
深部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9)深部金属矿协同开采理论与技术。
15、煤矿深井建设与提升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首席何满潮(2016~2021):(1)深井复杂多变地层高效支护关键技术
(2)深井大吨位提升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3)深井提升大功率传动控制关键技术;(4)深井全系统可视化智能监
控关键技术(5)煤矿深井建设基础理论(6)深井含水岩层精细探测与注浆关键技术。
16、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首席康红普(2017~2021):
17、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首席唐辉明(2011~2015):(1)重大工程灾变滑坡区地质过程及孕灾
模式;(2)大型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演化与致灾机制;(3)高地应力区工程卸荷滑坡演化与致灾机制;(4)滑坡-防
治结构体系相互作用与长期安全性;(5)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多场信息表征与状态判识;(6)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
化过程控制理论。
18、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首席周创兵(2011~2016):(1)高地应力区河谷边
大 坡岩体开挖扰动机制;(2)高陡边坡岩体变形及锚固机制与性能演化特征;(3)高陡边坡岩体渗透特性与渗流控制机制;(4)
坝 复杂环境下工程边坡岩体时效力学特性;(5)边坡与坝体–库水相互作用及稳定性演化机制;(6)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