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P. 38
井热害控制技术(2010);国 术和装备,开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深部科学工程实验室
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何满潮 (DUSEL)”;研发了 HEMS-PT 转换技术,有效解决了深井管道流体高压难题;设
计了 HEMS-II 全空冷式降温系统,效果显著
提出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判别准则。创新研制了冲击地压预报的便携式电荷监测仪与在线
13、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
式电荷监测系统、地面与井下微震监测系统、采动应力监测系统;制定了煤层、岩石
成套技术(2010);国家科技
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测定方法煤炭行业标准,创新研发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成套技
进步奖二等奖,潘一山
术,削弱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和降低岩体应力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14、煤矿千米深部岩巷稳定控 提出针对深部岩巷围岩“三高”和“一软弱”特点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分步联合控制理
制关键技术及应用(2010); 论”,创新发展和系统集成千米深部岩巷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成套技术、研制了高效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刘泉 的底板支护施工设备、发明了锚杆高预紧力施加技术及大扭矩气动锚杆预紧安装机,
声 创新发展了深部膨胀岩巷道稳定控制技术
15、我国东部煤矿深井巷道松 首次提出了控制围岩最小变形的时空耦合支护方法;基于控制围岩最小变形的时空耦
软围岩失稳安全控制关键技 合支护原理,首创了巷道底板超挖锚注回填技术,研发了锚网索注整体加固主动支护
术与应用(2011);国家科技 成套技术;研究发现了深井受采动影响煤巷顶板围岩不连续破裂分布及其演化规律,
进步奖二等奖,谢广祥 发明了煤巷顶板锚杆安全评价方法,开发了安全潜力支护设计技术
16、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 发明了单孔、多参数、耦合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方法及仪器;提出支护应力场与综
速 测 试 及 围 岩 控 制 技 术 合应力场新概念;开发出强力锚索、锚杆系列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井
(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技术及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显著提升了中国煤矿地质力
等奖,康红普 学测试与围岩控制技术水平
17、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理论与
创建了顶煤放出的散体介质流理论和发明了顶煤回收率现场观测专用仪器。建立了放
煤 厚煤层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
顶煤开采顶煤可放性量化评价方法。开发了大采高开采坚硬顶板处理新技术;开发了
炭 用(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防治软煤层煤壁破坏的注水技术。形成了 4 种特殊条件的厚煤层高效开采技术
开
等奖,王家臣
采 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统一失稳理论,建立了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动力灾害
与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 区域预测方法,研
瓦 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 发了工作面动力灾害钻屑法一体化预测预警技术,创新了瓦斯动态涌出监测、煤体温
斯 技术(2013);国家科技进步奖 度动态监测和微震监测等动力灾害一体化实时连续监测技术,创新了三维旋转水射流
抽
二等奖,潘一山 扩孔–压裂–注水序列化防治及深孔爆破断顶–破煤–断底卸压技术,研发了高压空气定
采
向煤体致裂技术
(11
开发了爆破综合试验系统,建立岩巷精细爆破基础理论;探索爆破能量定向扩展的控
项)
19、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 制技术,提出了深孔预裂–松动爆破综掘技术,形成了岩巷全断面准楔形复式掏槽定
关键技术与装备(2013);国 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体系;研制了适应性广的多功能液压钻车、破装运喷一体机,实
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杨仁树 现了岩巷全断面一次成巷综合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成果在煤矿岩巷施工中得到广泛
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全面提升了岩巷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平
该项目建立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三维放煤理论、围岩控制理论体系,建立了特
20、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
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标准,解决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围岩控制、厚顶煤
关键技术及装备(2014);国
高效与高回收率放出等关键难题,首次实现特厚煤层工作面年产千万吨的安全高效开
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金华
采。
21、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
通过对煤化工的深加工,实现了宁东煤田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提高了优质煤炭资源产
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能和加工利用水平、延长了煤炭产业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2014);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实现煤炭向燃料和原料并举转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等奖,王俭
22、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 以高瓦斯煤层强化造缝增透及高效抽采为主线,围绕单一低透煤层瓦斯抽采难,石门
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 揭煤能量控制难,煤层群采动区瓦斯治理难,抽采钻孔、封孔难等四大关键技术难题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