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P. 8
岩体防渗补强关键技术、特厚煤层大开采空间综放面沿空掘巷成套技术、基于数据中心的水电工程
地质勘察与分析一体化系统研发等,上述交通、能源、水利水电与采矿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岩石力学
与工程问题,在实践中产生需求,又因为需求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共同
面对并正确解决这些重大岩石工程的关键问题,极大地推动着本学科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持续发展。
3.学科交叉融合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往往是创新的前沿领域,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新兴学科产生。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科一贯致力于多学科、多手段综合研究。例如,一项坝基工程至少需要地质力学、岩石力
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学等学科深入研究,需要在坝基稳定计算理论及方法提出加固理论和处理
技术。从近年来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主要科技成果来看,学科交叉融合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另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单一数字化技术无法满足工程数据
监测、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工程云分析服务等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面临着由“传统管理方法”
升级转型为“信息管理”的巨大压力。将传统岩石力学与工程体系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
了智慧化管理和数据互联共享,促进了我国土木、交通、市政、水利、能源、核电、矿山、国防等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4.青年学者科研创新活跃,梯队建设初见成效。
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学者的贡献。
利用 SCI 数据库统计近 8 年来在 6 种英文期刊统计,在 2012~2016 年间,中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占
总发文量的 26.0%。由此可见,无论从文章比例还是发文量来看,35 年来,尤其是近 10 年来,中国
在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美国 EI 数据库
2010 年 1 月—2017 年 7 月收录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方面的论文中检索到中文文章 17863 篇。EI 数据
库收录的岩石力学文章数量大增,说明我国岩石力学学科的文章水平已处于稳定且有一定提高的良
好态势。除了积极参加本学科国内外的大型学术会议,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还多次组织
承担大型在华国际会议,为青年才俊提供展示平台,促进老、中、青学术梯队的壮大,使大批中青
年科技工作者初露锋芒,梯队建设初见成效。各高校岩石力学专家已培养并建立了一支有相当经验
和水平的中青年队伍,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呈现出良好态势,表明我国的岩石力学与岩
石工程领域正处于千载难逢的蓬勃发展时期。
二、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创新成果
2.1 中国工程岩石力学理论进展
2.1.1 岩石强度、变形及时间效应
岩石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天然材料,对其变形和破坏特性的研究是沿着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
性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等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伴随的岩石
工程项目的大规模兴建,在水库大坝、铁路隧道、跨江(海)桥隧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地下采矿工
程、人防工程及地下空间利用方面的快速发展,促进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强度、变形等力学性质与时
间效应的持续研究,近年来依然是岩石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