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P. 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Geotechnique,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于 1982—2016 年
               刊发的中国作者(包括香港和台湾作者)的文章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统计的文章包括研究论文、综
               述和会议论文。主要指标有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文章的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其中 1982~2011

               数据来源于张海峰和佘诗刚的统计。近 35 年来,6 种英文期刊共发表论文 14495 篇,其中中国作者
               发表 2427 篇,占发文总量的 16.7%。1982~1996 年间,中国作者年均发文量不足 7 篇,仅占总发文
               量的 2.3%~3.6%;1997~2011 年间,发文量显著增加,年均发文量达到 56.8~103.8 篇,约占总发
               文量的 13.3%~17.0%;2012~2016 年间,中国学者发文量翻倍,占总发文量的 26.0%。由此可见,

               无论从文章比例还是发文量来看,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岩石工程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地位
               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2    研究进展的不足比较分析

                   从近年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进展内容,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和国家
               奖励情况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工程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与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研究相比较,但还必须清晰看到存在的若干不足:
                   (1)工程技术成就上升为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岩石力学的基本本构关系、通用的岩石

               破坏、强度准则大多仍是应用国外学者提出的研究成果,或者在国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修正发展,
               缺少原创性的理论模型,这与我国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大国有一定差距。
                   (2)现场和实验室试验技术原创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不多,国内已有一些自主知识版权的技

               术和设备,但目前在现场运用的主要检测、监测方法仍以引用国外成果为主,如微震技术、声发射
               技术等,实验室还是采购国外的厂商研制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3)缺乏原创的大型数值软件平台,目前国内岩土研究应用较多的 FLAC,ANSYS,MARCO,
               ABAQUS  等数值软件都是从国外引进,尽管中国也发展了实用的数值仿真软件,但是主要商用软件

               还是被国外大型软件所垄断。
                   (4)从“973 计划”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来看,国家对涉及岩石工程的相关领域投入了大量的
               科研经费,特别是能源行业(如煤炭和水电),发表文章数量也在国际上已经是处于前列地位,但是

               围绕岩石工程有份量和国际影响的重要发明成果还是较少,这固然跟中国目前科研评估体系不够完
               善有关,但也说明中国真正要成为岩石工程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在推动岩石工程学科发展
               的原创理论、大规模计算方法、动态设计、施工工法、成套施工原创技术和岩体工程稳定控制技术

               还有很多研究需要做。

               四、本学科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特点,传统岩土工程主要是以固体力学等基础学科为支
               撑的。但随着岩石力学的发展,其与工程地质学、信息学、环境学等交叉越来越重要。由于工程中
               遇到的岩石工程问题,往往多凭经验解决,但工程实践表明,单凭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

               工程规模和工程的复杂性,如高达数百米的大型露天高陡矿边坡或水坝、大的喀斯特溶洞、深埋洞
               室的高地应力问题、群硐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核废料处理等。诸如此类重大复杂工程的设计和施
               工都要求深入、系统地研究岩石的变形性状、破坏机理及其力学模型,从而在工程设计中预测岩石
               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工程具有尽可能的经济性。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复杂岩体工程建设


                                                            2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