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P. 22
供电、地铁空间等共建地下物流系统。应将地下空间规划、综合交通和城市物流的结合,应以小型
网络为主,骨干网络先行,形成示范效应。
三、本学科国内外比较分析
通过统计近年来中国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者在国内外有关期刊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结合中国
作者发表的论文被 EI 和 SCI 数据库收录和引用的情况,我国近年来岩石力学学科发展比较如下:
3.1 中国学者发表文章比较分析
美国 EI 数据库 2010 年 1 月—2017 年 7 月收录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方面的论文中检索到中文文
章 17863 篇。图 1 为 EI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学者论文年度统计。由图 1 可知,在 2010—2016 年间,
EI 数据库收录的我国文章数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呈现出波浪变化形态,但是每年的波动相对不大,
年均达到了 2300 篇以上,其中 2011 年达到 2665 篇,预计 2017 年也将会达到 2300 篇以上。这显示
了近 7 年以来我国广大从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的科技人员不但紧密服务于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
程,也极大促进了我国岩石力学学科的发展。
2700 4000
2665
2650
3500 3537
2600 3253
论文数/篇 2550 3000
2500
2493 2506 论文数(篇) 2500 2516
2466 2276
2450
2000
1908
2400
1500
2350 2352 2346 2341 1443
1214
2300 10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时间/年 时间(年)
图 1 EI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学者论文年度统计 图 2 SCI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学者论文年度统计
中国作者被 EI 数据库收录的文章可以分为 40 多种与岩石力学有关的学科。经过对具有代表性
的 10 个学科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EI 数据库收录的岩石力学文章数量大增,我国岩石力学界进入了
研究活跃期,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岩石变形、岩石强度、岩石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岩石非线性特
征、分区破裂化、岩爆演化机制、岩石力学特性、岩石本构模型、岩体加固理论、岩体边坡稳定性
分析、岩石力学试验、有限元、离散元、DDA、FLAC、无单元法、数值流形法和爆破作用下的数
值模拟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学术期刊已处于一个发展较为平稳且态势良好的阶段,文章的学
术水平也处于稳定且有一定提高的良好态势。
SCI 数据库于 2010 年 1 月—2017 年 7 月收录我国学者发表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类论文数量达
18522 余篇,其年度分布情况见图 2。从图 2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每年在 SCI 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稳步
增加,尤其是从 2011 年的 1443 篇增至 2013 年的 2276 篇,再从 2014 年的 2516 篇达到 2016 年最高
3537 篇,2017 年目前已经发表 2375 篇,预计 2017 年可以达到 4000 篇。说明我国岩石力学工作
者在该领域内不断探索、创新和研究,通过增加发文量,并注重引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岩石
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对 SCI 数据库中影响因子居前列的 6 种岩石力学类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22